留日医学博士,留美博士后及助理教授。现任南昌大学二级教授,主任医师,硕士生/博士生/博士后导师,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/心律失常病区主任,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,医学遗传专科负责人。国家百千万人才领军人才“万人计划”获得者, 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,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,江西省首届井冈学者特聘教授,江西省首届“赣鄱英才555工程”领军人才,江西省优秀博士生论文指导导师。获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”,“全国五一巾帼标兵”,“全国师德标兵”,“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”,“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”,“南昌大学十大优秀研究生导师”等荣誉称号。研究方向: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遗传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规范化防治研究,注重心血管疾病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。
兼任江西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,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委员兼心律失常组副组长,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委兼基础学组组长,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,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常委,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,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委,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全国委员,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常委,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三、四届委员会指南与共识工作委员会委员,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,江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、江西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,中华心血管病杂志、临床心血管病杂志,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、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委、中华心律失常杂志、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等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。
带领的团队主要从事心血管病、遗传病的基因筛查、分子机制解析和个体化治疗。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应用,获国家卫健委首批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(遗传病)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地区项目5项,国家“十三五”慢病防治课题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基金各1项,心脏猝死相关理论和技术推广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2项,以及省部级重点及国际合作课题10余项。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“973”项目2项,发表论文200余篇,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“Circulation”3篇(2018,IF:23.054; 2004, IF:12.563,2篇)等杂志发表相关心律失常研究文章50余篇,总影响因子240余分,总引次数1494次。主编、副主编、副主译和参编书籍28部。主持研究成果先后获得“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”2项,参与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江西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等奖1项(第二),江西省高校成果一等奖1项(第二),“中国侨联创新团队奖”、2020年“首届江西省创新争先奖”、2020年“首届医学科学一等奖”。所培养的博士生获“江西省高校成果一等奖”,江西省医疗系统首个“优秀博士论文”,培养优秀博士生论文5人。培养博士后2人,博士研究生33人(其中2人获江西省优秀博士论文),硕士研究生52人,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0人。研究生获江西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基金13项。
研究团队以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,紧跟国际前沿研究领域,努力培养“品学兼优,敢闯敢干”的创新性人才。欢迎各位感兴趣者加入我的团队,共同探索心血管疾病的奥秘。
主要从事心血管疑难杂症的遗传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,尤其擅长遗传性心律失常,如长QT综合征, Bruguda综合征、短QT综合征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、致右室心律失常心肌病(ARVD)等遗传性心律失常及其它遗传性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。如心源性猝死的特殊心电图波形的识别,包括BrugadaECG,epsilon波,国人短QT综合征短QT间期诊断值的探索,Brugada综合征药物激发试验、疑似ARVD患者的心电图Fantanian 导联筛查,右室相关心律失常疾病的基因筛查、ECG和影像学检查筛查,晕厥患者的快速诊断流程和鉴别诊断等,与团队成员率先在省内、国内较早开展疑难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技术。国内率先开展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筛查技术的应用。
讲座视频:0
论文摘要:24
2595
0
0
日期 | 时间 | 会场 | Session | 角色 | 讲题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023-08-22 | 16:00-17:30 | 线上会议1 |
心脏损伤修复论坛 |
主持 |